出门在外,经常有人问我是哪里的?这个时候,我会在回答自己是贵州六盘水人的同时,自豪地补上一句——“我家住在凤池园,一座很美的湖边”。
凤池河早就有之,过去被水城厅地方官吏命名为护城河,据说那时候水城古镇还有一座“凤池书院”。近三百年过去了,凤池河与凤池书院早已消失在时光深处。2000年,六盘水市政府开发建设荷城花园,历经三年时间,在古镇旁掘地成湖,垒土为岛,植树生林,建造出一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供市民休闲游览的城市公园——名曰“凤池园”。凤池园也成为六盘水这座高原城市的“好望角”。
凤池园占地680亩,是贵州西部最大的人工湖,湖口与水城河接通,园内有湖心岛、生态岛、鸳鸯湖、荷花塘、六孔桥、玉带桥、平曲桥、石拱桥、观音桥、观鸟亭等景观。360亩的水面上,各式小桥或曲或直飞架于湖上,一条条水榭回廊在曲径通幽处将各个景点、亭子串连成线,湖畔柳树成荫,绿意盎然,湖面上条木制成的人行道上,数十个以三线建设历史里程碑为主题的黄铜地标镶嵌得格外醒目,令人禁不住驻足阅读一段段历史,你会从中感受到半个多世纪以来,发生在六盘水这片土地上那一幕幕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场景。
凤池园里最大的桥是六孔桥,它的造型与卢沟桥相似,桥身长30米,桥上的一座座石刻小狮子栩栩如生。穿过六孔桥便到了凤池棋院,院内也是古韵幽幽,棋趣诗意般萦绕棋桌。坐在凤池茶楼的回廊上凭栏四望,凤池园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辽阔的水面让人心驰神往,大雁、野鸭在水面上或翱翔、或游弋,湖岸上的白鹭翘首静立,似乎在等着什么,游人走过也自然而然放轻了脚步。夕阳下放眼望去,湖边的杨柳在夕阳流金中,在水面烟缕的陪衬下,映出江南水墨画似的韵味,俨然一幅“细柳微波白鸟翔,曲径台亭坐钓翁”的景象。
山是城市的骨架,水是城市的血脉。多少年来,凤池园的“绿墨”连绵不绝,仿佛是镶嵌在水城河畔的一颗绿宝石,为这一方土地增添了灵气与吉祥。同时,它与瑶池、龙池、明湖、德湖、天湖一起被誉为凉都六盘水的“三池三湖”,成为每一个到凉都旅游的外来客必到的打卡处。
让我十分荣幸的是,我的家就坐落在凤池园旁边的“凤池水岸”,让我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每日清晨,我喜欢一个人到凤池园去享受这份宁静,头顶片片朝霞,脚踏木板小径,身边有松枝竹叶搭成的天然凉蓬,满目葱茏,东面的一片荷花塘里,碧绿的水波中一朵朵洁白的荷莲亭亭玉立;微风拂过,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水草的清香,总让人坚信幸福总会如这清晨暖阳般,与你我不期而遇,一米阳光,开启一天美好的生活。
凤池的午后,花团锦簇、蛙声一片,暖暖的阳光洒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水城峰林倒影在水中,湖光与山色融为一体,充满了诗情画意。不远处,孩童在水上乐园嬉戏,老人在湖岸边的长椅上歇息,阳光浴人,画面温馨。
当街灯紧拥夜色时,凤池园被镀上了一层昏黄,趁着凉爽的风,我漫步在凤池园湖畔。比邻的水城古镇流光溢彩,观音阁建筑的飞檐翘角在夜幕中若隐若现,公园大门口欢快的旋律伴着优美的舞姿,烙锅一条街的锅边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我的内心弥漫着一种无言的幸福,因为我的家园如此的祥瑞和睦,平安顺吉。
当夜深人静,虫蛙的争鸣如音符那般跳跃出曼妙的乐曲,无眠的我伫立窗前,凝视着窗外那片静静的湖水,思绪轻风般飘渺,耳畔仿佛响起了筝箫和音,心中的月影陡然婆娑起来。风弄水面,心神也悠然自得,所有的浮躁与俗念都在恬静中拂去。
一年四季,凤池园都各有韵味,而我对冬天的风池园却情有独钟。到了冬天,除了雪天那茫茫白雪覆盖公园每一处所呈现出的银色世界外,我特别喜欢那些从冰天雪地的北国飞过来栖息的各种珍禽。想看冬鸟的时候,我就避开人群繁多的时间走到公园内一览冬日这一独特的景色。湖中有两座供鸟类栖息的生态小岛,岛上绿树成荫,宁静的湖面上,茂密的丛林中,一群群候鸟翔集,迎着寒风时而翻飞,时而觅食,在岛上这块天地里自由地飞翔和栖息,固守着自己的家园……
有了如此美好的居住环境,我就忍不住经常在朋友圈晒出各种各样的有关凤池园的照片,于是引来了朋友们的羡慕与向往。每一个夏天,我都会接待很多来自外地的同学和朋友,他们都是来六盘水避暑,这里是19度夏天·中国凉都。更多的时候,女同学都住在我家,她们就想每天可以临窗观湖,出门就到公园内。我们坐在荷花塘旁边的草地上,沐习习微风,看云卷云舒,摆谈着过去在学习的一些趣事,说着现在各自的生活、情感,畅想着以后怎么怎么……
我本人喜欢旅行、摄影、运动,也喜欢结交朋友,于是我萌发了开一个民宿的想法。在父母的支持下,我用自己的积蓄在凤池园旁边租了几套房子把它们装修成民宿,从设计到软装再到布置都亲力亲为,倾注了一片心血。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装出了一个个精美而又舒适的家,它们在每个夏天迎来了一拨拨的游客,这些游客在这里和我一样,每天都享受住在公园里的惬意和快乐。
坐拥凤池园,就紧拥了心灵的家园,内心的生态就生机盎然了。我就这样悠然地住在凤池园的身旁,静静地守护着她,与青山绿水相伴,度过每一个春秋与冬夏,陶醉在每一个清晨和黄昏……(本文选自《今日国土》杂志 2022年6月 作者:王 莹)
责任编辑:肖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