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古城襄阳,以天然奇绝的山水屏障为依托,占据了北上宛洛,南下巴蜀,西通武关,东进信阳的特殊地理位置。自春秋建立城邦之始,这种卓然独特的地理生态,就具有非常鲜活的荆楚气质,散发着天然弗违的灵动魅力。地势险要的关隘,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方欲问鼎中原称雄称霸必过此处,北方欲统一华夏也先要愈越这座铁打的城池。南船北马,九省通忂的交融汇聚,使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传说、历史,互相交流碰撞,让这座古老的城池积淀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
参天的古木,堆积着变幻的色彩而覆盖山野,枝叶葱茏茂密而耀人眼目,抬头看,绿荫如盖,遮天蔽日。山上的树种资源丰富,杉树、松树、刺槐、泡桐、香椿、枫杨、山拐枣、栎树、樟树、柘树、橿树、山羊角树、连香树、岩杉、银杏等树种,它们向五方伸展,形态各异。寄生树交错横生而不拘束,枝叶茂盛而争势负上,松柏常青如丰字状,尤其是杉树挺拔,以尖锐凌空之势穿过云层,有侠客仗剑的豪横姿态。刺楸虽不高大,却也独绝,锥形的刺儿让人生畏,也让鸟不留宿。常见的是构树,粗细不一,叶子是火苗形状,其间又有刀劈斧斩的空缝,叶面有绒,脉络有道,光线垂于面上,柔而有刚。它的木材可做器具物什,树皮可作桑皮纸的原料,是自然生态中生命力特强的乔木。林业对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无可替代的,不只是带给我们眼球上的审美和身心上的满足,它们决定了我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何去何从的问题,若山为大地筋骨,草木就是皮肤。
当然,红砂石铺垫的绿道,在地成形为脉络,顺着路径或游走或慢跑,迎面而来的人转身又拐弯不见,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侠意。对于荒野探险者来说,丛林曲径通幽,则充满着诱惑,未开化的路径永远有惊奇、惊艳、惊叹和惊心。绿道两旁石头隆起的部分,挂满野藤,周围有茅草指向狭小的天空,荆棘戳破树木缝隙洒下的光,散落在草丛里。苍苔碧藓铺阴石,林深处,听幽禽巧声堪吟,路旁花落似堆金,覆叶土掺杂着五行之色,以时间的消磨分解,远岸流山水,孕育着小生灵。最刺激的是快速跑出来的蜥蜴,倏地停住,举着灵巧的头东瞅西望,然后,与你对望片刻,拖着尾巴滑过苍老的黄叶溜走,只听到窸窸窣窣的声响。鸟儿最妙,山雀、黄莺、乌鸫、篱雀、麻雀、喜鹊、布谷、伯劳、画眉、白骨顶、翠鸟……始终看不见它们的身影,似乎很远,又似乎很近。叫法不一,或清脆,或激越,或低沉,或高亢,或延音,或急促,此处有声,远处必有迎合。一阵起来,一阵落下,随着山风一起,演绎着自然的大合唱,这曲子让人身临其境,脱离日常的冗陈,感觉自己也是这其中的一个音符,与各种稀奇古怪的鸟儿无形的交流,展开深入且辽远的爱恋,以另一个视角来审视世界,敬畏生命,一同成长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每座山都有自己的故事,迎风而上,云雾升腾,在山上与神仙交流。对于自然的美好,心存向往和敬意,叹服于自然的造化和神奇,开启一场思想之旅。从空中俯视,岘山就像一个巨大的脚印。一行白鹭振翅飞过,动静相宜的画卷徐徐展开。环山湖泽遍布,有鸭湖、洄湖和碧海湖形成脚心和轮廓。静影沉壁,光影交织。仙湖,水天一色。迷醉的深蓝在水波里浮动,青山倒影水中。鸭湖为檀溪湖,出于襄水,襄水就是南渠,洄湖九曲九弯,唐城连湖而建,对着岘首山。站在岘山之巅,汉江清流涌动,涛声远来,发现天地大美。伏羲山(扁山)、圜丘山(尖山)、隐仙山(岘山)、肇山(虎头山),五峰对峙,峰峦叠嶂如群龙共舞,虚实结合如天然图画。山体颜色随节令而变化,四时之景不同,人与自然的雄浑交响,而乐亦无穷。
春天翠绿明亮,长夏深黛青染,秋枫燃烧如火,冬雪皑皑勾勒出汹涌澎湃的仙气儿。步入丛林小溪,鹞鹰的飞翔,激起强大的气流,尖叫震撼山野。野鸡多彩的羽毛会突然张开,俯冲下来,啄食地上的虫子,优雅的长腿上有跳跃的光圈。腹白黑身的花喜鹊在枝头跳来跳去,麻雀扑棱棱飞东飞西又不停叽叽喳喳……角落里的颜色忽明忽暗,流浪的蝴蝶张弛缓飞,到处是黄的花,红的果,白色的蒲公英飘来飘去。腐朽的木头上长出黑木耳,积在一起张望,一些高的白色菌子举着伞,不用近前就有刺鼻子的味儿。对这情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成片的粉红打碗碗花、紫色的野豌豆花、火红的山里果随处可见,还有笋芽、蘑菇、曲曲菜、石花菜、酸不丢、白色三叶草……蕨类植物相当丰富,杜衡、天麻、葛根肥厚壮实,各色地衣植物上跳跃斑斓,蚂蚁跑来跑去,瓢虫躲在叶子后面,大肚子的蜘蛛在网上歇脚。转角处的山水画面太美,一个月牙的湖,碧湖,晶莹剔透的蓝天白云,荡漾了我的世界。一不留神,从虚幻的薄暮中滚出一只刺猬,钢针的刺儿上扎着果子,小眼睛滴溜溜地转。土布袋蛇慌张于乱石之间,有时候在树丛里会发现残破的蜕皮,也足以让人后背发凉,不寒而慄。熏风时送野兰香,艾叶满山,蒹葭露润新竹凉,溪柳阴浓,濯雨才晴黄雀狂。山野考察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各种生物交织的巨大生命之网让人难以置信,就是短暂的徜徉,这些风景带来的优雅与美丽,给予的美学价值也足以让人吃惊。
坐山头,看云卷云舒,光霭霭。岘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优美,蜿蜒曲折的绿道连接一座座山,在这里徒步爬山极为舒适。追逐沿途的风景,有不少文人墨客在游览岘山后留下了众多壮丽的诗篇。鬼谷山上的鬼谷洞、摩崖石刻均因开山炸石而面目不存,尖山坡以东的山头因含有石灰石、耐火粘土层被疯狂开采,已消失不见。那些年炮声隆隆,乌烟瘴气,工程车辆穿梭往来,巨石被碾碎,山体树木砍伐,植被无存,鸟类及野生动物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污染加剧,交纳污染费后,诸多山头面临覆灭的境地,让人痛心疾首。用于建起的高楼大厦,现在又基本拆迁,消失殆尽。山头转化为经济利益的短暂存在,永远化为了尘埃。也许是为了警醒山体的巨大破坏带来的危机,促进绿色工程,建设生态旅游之城,在此处残山的外面雕刻了巨大的伏羲摩崖石刻,雕像高70.5米、长230多米,眼睛长9米、高2米,鼻子长18米、宽9米,一个鼻孔可容纳十余人,为中国最大的山体头像雕像。在它南面又雕刻了孟浩然摩崖石刻,该雕像高50米、宽90米,孟浩然手举酒杯,高卧半眠,目视前方。石壁上,还镌刻着流传千古的《春晓》诗句。
每次同家人来游岘山,总会看见绿色环保志愿者的身影,树木维护、固岸筑堤、引流围塘,营建陂塘湿地和梯级堰池,利用错落的山势,因势利导,从山上流下的泉水在群山的低洼处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指示牌上号召大家爱护环境,尊崇自然,维护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飞鸟过水面,落在草丛,在人的周围嬉戏。斑头雁、野鸭子逐渐多了起来,难得一见的金腰燕小巧可爱,还有不曾出现的鸟儿也来栖息了。近几年,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自然的岘山,历史文化丰富,遗址遗迹众多,人文荟萃,传承文化底蕴足,诗意宁静的廊道铺开生态文明的画卷。自然美好,人就美好,自然而然,幸福美满。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态同自然生态、文旅生态荣辱与共,建设生态文明,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参与进来,不只是享受大自然,提高对自然生态的认知和理解,不停留浅白的表面,在思想、情感、行动上与之融为一体,自觉保护环境,我就是一棵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出青山,青山在云端,云上汉江,汉江向东流。一边是梦境,一边是喧哗。在离去与归来之间的空白处,这原本是混合的整体,也应该一体,有种牵引的力量,让这一切相辅相成,我想,就是那句人与自然命运一体蕴含的大道。(熊向阳)
(本文选自《今日国土》杂志 2023年11月)
责任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