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今日国土》杂志社 > 《今日国土》本期导读 >
相约黄河之滨 共话生态文学
发布时间: 2023-06-27

——在“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时55岁)的生态文学作品《寂静的春天》问世,这本书如同春雷,第一次向世人敲响了生态破坏带来严重后果的警钟,揭开了“生态学时代的序幕”。

1972年,生态理论的奠基之作《增长的极限》出版,客观而深刻阐述了经济人口、粮食、工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唤起民众觉醒,启迪人们探索,由此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年,绿色经典《只有一个地球》作为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非正式报告问世,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和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协助下完成。这本世界环境运动史上的重要文献所阐述的许多观点写入斯德哥尔摩会议公布的《人类环境宣言》。

该著作前言有这样一段话:“就是要培育一种对地球这个行星作为整体的合理的忠诚。我们已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地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颗行星。”

在过去的一段岁月里,《伐木者,醒来!》《守望家园》《瓦尔登湖》《树梢上的中国》《遥远的虎啸》《淮河的警告》《醒来的森林》《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影响力的生态文学作品问世,这些卓越的生态文学作家、翻译家以其高度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切体悟,用笔画笔丹青展现对自然生态的细微观察与关爱,描绘生机无限的自然生命画卷,展示对生态家园遭受损伤的深刻反思及生态危机的强烈忧患,启迪我们的生活观念、生态伦理、生态经济学、生态社会学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理论与实践领域发生重大转变。

进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我们期待生态文学家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生态文化,顺应历史潮流,感知时代脉搏,描绘生态变迁,展示民众呼声,倡领社会风尚。在相关领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展现学识、智慧、风采和才华,作出新的成就和贡献。

更加关注生态家园的演化与变迁。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科学描述、阐释、探寻生物与自然,追朔渊源,预测趋势,警示忧患,探求规律。培育普及家国情怀、历史人文和生态意识,宏扬绿色人物和优秀群体,赞颂人们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以让社会各界民众更加科学、理性、客观地感知、认知世界和自我。

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宣扬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生态理念,倡导珍惜生命,节约资源,尊重并遵循自然规律,生态优先和保护优先的科学思想,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更加深化生态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有机融合。显示生态价值,鼓励生态补偿和生态转移支付,宣传生态代际公平和绿色、低碳、均衡、可持续理念,促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制度变革,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发展。

三门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开拓进取、砥砺前行,打造“工业重镇”“开放窗口”“生态明珠”“民生福市”,“五位一体”建设取得可喜成效。这次和《今日国土》杂志社、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共同主办“生态文学周”系列活动,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生动展示伟大祖国丰姿多彩山川壮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生态文学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大众的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意识,进一步倡行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向低耗、节约、循环方向转变,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期待并祝愿“黄河之约·绿水青山三门峡生态文学周”活动圆满成功!(本文选自《今日国土》杂志 2023年4月   作者: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



责任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