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这种旅游方式,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节点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是一次对历史脉络、文化魅力的探寻与体验,因而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有强烈文化感受的、身心愉悦的休闲方式。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的创始人于光远先生在其《关于文化与旅游事业的对话》一文中,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提出“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强调要玩得有文化,要有文化地玩。在他的理解中,休闲是同生产力这个大字眼密切相关的事物,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休闲生活的增加;休闲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前作出重要指示,“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新兴的战略支柱型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旅游蔚然成风。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因地制宜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了产业增值收益,也让市民收获了精神愉悦。走进乡村,感受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和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参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体验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和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镇罗营是北京平谷区最北部的山区乡镇,近年来通过发掘生态优势、深挖红色文化,打造了多个文化旅游项目,如用革命历史纪念展、历史遗址生动诉说英雄戍边故事的红色山河记忆“乡村活态博物馆”;体验农耕文明的旅游新地标湖畔耕读园;中欧马汇的马术文化新产业园;彰显主人文化的听风小院、锦瑟上院等26家精品民宿。此外,镇域内还有2个市级民俗村,能同时接待2500人用餐、3000人住宿,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
位于福建宁德市的屏南县2015年实施“古村落保护计划”,在漈下村启动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益教育项目,选送30位村民作为“种子选手”学习绘画,第一批学画的孩子画作卖了不少钱,84岁的高金美老奶奶和11岁的小学生甘玉彤成为“网红”,残疾人陈秀琼的作品入选第二届“融合·国际残疾人艺术展”,不少村民的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所收藏或选送参加各类艺术展,大山深处的“画家村”开始声名鹊起。现龙潭片区已建有村民艺术空间23个。国内外游客、创客慕名而来,融入龙潭、四坪、厦地、前汾溪等村,学习绘画、开店创业、开办古厝文创民宿,成为了屏南县的“新村民”。这些“新村民”组织开展“影像共创”油画教学、歌曲创作、艺术展览等各类活动200余场次,催生出文创旅游新业态,有效地保护和活化了传统村落,还将屏南带入流量时代的浪潮之中,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火爆出圈,闯入大众视野。去年龙潭片区接待20万辆车次、破百万游客,实现乡村文化旅游创收2亿元。
乡村文化旅游以其独特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不断被挖掘、继承和创新,丰富了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既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也让活态的乡土文化得以传下去,从而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乡村振兴。
文化旅游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乡村是心灵栖息的地方,对乡村文化旅游的探索会带来更多新场景、新模式、新玩法,吸引更多游客,提高旅游收入,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一代又一代人们在行走中感受到世界的广阔与多元,让一个又一个生命在体验中领悟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让一颗又一颗心灵在旅程中得到升华与洗礼。(本文选自《今日国土》杂志 2024年5月 作者:刘军萍)
责任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