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2
本网讯 2015年1月31日,全国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国际竹藤中心召开。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全国实验区指导委员会主任张怀西,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周建,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实验区办公室主任柳忠勤,中国科协学会部副部长刘兴平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林业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市有关部门领导、学会常务理事、国土经济研究员、专家委员30余人参加会议。作为全国首家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河南省鹤壁市市长范修芳应邀专程到京参加会议。
会议由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学会第一副理事长、实验区专家委员会主任江泽慧主持。
江泽慧说,在张怀西副主席、理事长领导下,在各位常务理事、国土经济研究员、专家委员的大力支持下,过去2014年,咱们国土经济学会的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尤其是从2001年开始,相继创建的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全国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三个品牌工程,目前已涵盖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个市、县、区,总人口2800多万。由于工作扎实、服务到位,实验区建设得到中国科协的充分肯定,同时受到许多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
前年和去年,学会分别颁发了中国国土经济研究员和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聘任证书,为学会的智库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了进一步强化学会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三个实验区共建工程健康、科学、有序发展,根据秘书处的建议,今天,请大家到这里相聚,就是想运用各位的智慧和才能,就新的一年全国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听取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把实验区工作做得更好,此外,各位都是学会常务理事,这也算一次常务理事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学会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实验区办公室主任柳忠勤作了工作汇报。柳忠勤围绕实验区“六大服务平台”,从10个方面报告了2014年以来的主要工作,同时,针对实验区发展面临的四个问题,提出了六个努力方向。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作为学会事业发展的品牌,“三个实验区”建设开展的卓有成效,有虚有实,全面展示了学会工作的活力和创意,很多方面可圈可点,这个势头应该继续保持。同时,围绕2015年全国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大家提出了一些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做好阶段性总结,推动实验区评价工作。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说,“三个实验区”建设可以说是红红火火、亮点纷呈,推进了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理念的创新,比较许多协会、学会,咱们学会独树一帜,特别值得总结,也包括学会的工作。我们前面有很多的经验,也有一些不足,在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自己做好规划。此外,虽然我们学会理事会团队的层次高、专家多,事业发展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但不是什么事都能做到,有些也不是我们的职责,因此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巡视员陈宣庆说,实验区走过了16个年头不容易,一定要搞好总结、交流、探索、创新、推广,以点带面,把中小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低碳发展、国土空间优化这三个领域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全国。三个实验区内容的选择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关注的一些重大敏感问题,16年应该说周期不短,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也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因此应当对实验区建设的成果做一些阶段性的总结。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提出,要注意对已建实验区的追踪、评价,要建立实验区反馈体制,在比较宏观的指标体系指导下要给人家回应,也给他们的城市、给他们的市民、给他们的领导回应,这也是鼓励。
二、发挥学会智力资源优势,加强高端智库建设。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说,学会在十多年前就在倡导绿色的、低碳的、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生产跟生态协调发展的一些试点工作,推动考察调研试点。当时倡导的这些理念都在现在变成了现实,实实在在的感觉到学会这么多年思想非常超前,工作各方面很有前瞻性。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说,由学会来牵头建智库非常必要,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权威性之外,最大的作用是可以超脱部门利益,我觉得国土经济问题在建设智库方面的确是非常必要、非常迫切的。
周建副部长说,要增强社会导向性,各个部门都应该把我们学术的智囊功能纳入进去,加强部门联动,指导我们的实验区做好系统和区域的布局和定位。刘恕副主席指出,智库要以实验区为切入点,结合我们新的规划,结合新的内容,去把创新做好。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指出,现在是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但重点是做什么好,办什么好,从政府到企业在选择上都有一些迷茫。也就是说要为实验区发展选好重点的产业,选好重点的产品和发展方向。国土经济学会有这么多部门的司局长,以及大批权威专家学者,不论从宏观的政策,还是从微观的研究方面都有大量的积累,我觉得这个工作都可能做出成绩来。
三、结合生态文明要求建设实验区,打造“休闲好去处”。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司长于青松说,根据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目标来整合实验区,把这个牌子叫的更响亮一点。国土优化是十八大文件中提出来的,作为某一个地方或者某一个方面的特色或者突出的重点加以强调就可以了,这样可能跟十八大的精神相吻合,要跟现在的发展要求结合的更加紧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弟说,全国的城镇体系规划即将启动,这将对国土空间布局可能会有直接的重大的影响,我们要指导实验区做好适当应对和调整。刘恕副主席说,学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我有幸参加咱们学会的深呼吸小城临江活动,感慨良多。国土经济学会具有很强的超前意识,现在已经在探索着把实验区和最根本的人文目标,为人服务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相结合了,真的很不错。
刘燕华副部长说,要打造 “休闲好去处”。实验区就是生态环境好、和谐,空气质量好,有休闲,有服务,能够吸引人去。要对每一个国土实验区进行评估,包括养生养老,地区特色的美食,健康服务,健康服务都有些什么,生态环境,休闲的一些特色,可以休闲的地方。帮助实验区发展服务业,做大做强,影响到他的实际经济,对当地大有好处。
周建副部长指出,三个实验区的载体和目标走向是非常明确的:中小城市就是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美丽家园;低碳国土就是2030年我们到达那个峰值,也体现国家责任、国家贡献;国土空间优化是顶层设计,最终生态红线、资源利用红线、能源利用红线和整个规划的定位,很好。与大趋势、大潮流、大规律都符合。
四、提升创新驱动助力功能,努力打造“绿色好技术”。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说,中国科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是科协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尚勇书记亲自抓。瞄准国家创新驱动体系的主体,为企业的产业升级、成果转让,包括建设学会工作站,为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服务。中国国土经济经济学会具有综合交叉性、学会的凝聚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学会的工作思路非常开阔,活动也非常的丰富,确实是非常有创意,也非常有特色,也非常有影响,实效也非常好,实施这个工程对学会来讲是一个新的切入点。
于青松司长指出,在实验区里面选择一些有特色的企业作为试点,有哪些好的方法、模式值得推广、值得借鉴,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重视企业的试点和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刘燕华副部长指出,针对企业问题,结合社团的新功能,国土经济学会要打出一个旗号,就是“绿色好技术”。在实验区范围内征集绿色好技术,包括好创意、好产品,这些创意和产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健康。这样使老百姓也能够受益,在实验区范围内那么多企业,成立一个实验区的绿色产业联盟,让他们能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对技术进行评估之后向社会推荐,组织培训班,让所有实验区的企业能够尽快的跟上新的商业模式。所以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国土经济学会要推动绿色好技术。
全国实验区指导委员会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讲话,希望学会要加强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要加强学会的智库建设,为三个实验区共建工程提供科学智慧的保障;要用好六个平台,积极为实验区办实事、做好事;要积极探索实践,建立实验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张怀西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推动学会实验区的工作在新的一年里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文/杨巧英 图/张红岩)
全国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座谈会会场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讲话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第一副理事长、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主持会议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介绍2014年主要工作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周建发言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特邀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发言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特邀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发言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发言
河南省鹤壁市市长范修芳发言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巡视员陈宣庆发言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发言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医董祚继发言
农业部科技司司长叶贞琴发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弟发言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司长于青松发言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王祝雄发言
全国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后合影
责任编辑:肖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