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
肖金成、张燕大讲堂精彩论述京津冀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3-12

本网讯   2024年3月9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的第十期“国土大讲堂”在北京建筑大学举办。大讲堂由学会主席团主席、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主席团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员柳忠勤主持。学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四部主任张燕研究员做主旨报告。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在讲话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指示精神,本期大讲堂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特别邀请肖金成理事长和张燕研究员作主旨报告。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大讲堂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柳忠勤主持大讲堂主旨报告

张燕分四个部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分析介绍

第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历史演进。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河北主要为北京、天津提供能源、原材料及农产品等,北京、天津根据计划为河北提供工业品。1958—1966年,天津为河北省会,为带动全省发展,天津钢铁、制药、纺织、胶片等行业的工厂迁出了100多个,1970年代中央提出各地建立自成体系的工业体系,燕山石化、石景山钢铁厂等项目在北京相继投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业结构雷同,出现了与河北同类产业竞争的现象。1980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支持鼓励跨区域开展多种形式经济联合。全国各地开始探索区域协作,京津冀三地经济协作也逐步推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关于首都经济圈、大北京地区的研究开始增多并不断兴起。2004年,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组织召开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形成了《廊坊共识》,其中提出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同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公布,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随后国家发改委启动首都经济圈规划的编制工作。总体上看,虽然较长时间内京津冀区域规划的一直未能面世,但关于首都经济圈、环首都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等概念的提出及有关规划研究工作的开展,以及经济协作的实践推进,为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直到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同年8月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的会议时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正式拉开了新时代京津冀三地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第二部分: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论述精神。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以及对京津冀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巨大关怀。要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方法论和重点任务举措等方面,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和指示要求,指引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有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项工作。

第三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显著成效。可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总体稳固、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雄安新区和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推进等方面全面深入了解10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当然,也有一些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就在身边的实实在在成就。比如,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北京市近3万多工作人员已经搬迁至副中心办公,一批文化建筑已经建成亮相。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城市框架已经基本显现,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2023年,京津冀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99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直接结算,230余项高频特色便民服务实现了“自助办”,等等。

第四部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紧紧围绕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这个总目标,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一是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促进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二是持续优化京津冀空间布局结构,提高区域空间治理能力。三是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积极探索城市现代化新范式。四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积极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五是着力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提升京津冀区域的国际窗口门户功能及影响力。六是持之以恒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率先作为。七是深化完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新路径。八是持续增强动力源作用,提升京津冀对环渤海、北方乃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肖金成分析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问题

京津冀空间布局用“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来概括。一核是北京,双城是天津和石家庄;三轴是京津塘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京石邯发展轴;四区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多节点就是河北省10个地级市的中心城区。肖金成提出,今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发挥三大都市的主导作用,规划建设三个都市圈,即北京都市圈、天津都市圈和石家庄都市圈;京津发展轴作为京津冀的主轴,国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肖金成认为,经济增长极是培育起来的,因此,应明确培育的主体。

讨论交流阶段由肖金成理事长主持。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霞教授、北京恒泰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碳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黄勤,《中国投资》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肖静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栾鹤等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肖金成理事长进行了总结,他对张燕主任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对 “国土大讲堂”的支持单位河北省魏县陆氏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承办这次大讲堂的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院以及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文、图/海英)

大讲堂现场部分专家学者合影

责任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