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会员单位及个人会员: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宣贯,响应《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宣传国土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做好科技与科普传播工作,紧密结合“十五五”规划与国家科普法,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现面向广大会员开展“美丽国土 科普传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集目的
聚焦国土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通过征集优秀科普案例,推广先进经验与创新成果,提升公众对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的科学认知与保护意识,构建“科技赋能国土、科普服务社会”的新格局。
二、征集案例种类
1.国土资源知识科普类
涵盖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地质地貌等领域的科学知识普及,如:
稀有矿产(如稀土、锂矿)的形成机理、分布特征与战略价值;
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保护路径;
地质遗迹(如丹霞地貌、喀斯特地形)的科学解读等。
2.国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类
展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实践成果,如: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如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土地复垦与耕地保护创新模式;
海岸带综合治理与蓝色经济协调发展案例等。
3.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应用类
突出新技术、新方法在国土领域的实际成效,如: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土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与大数据在资源评估中的实践;
清洁能源技术(如地热能开发)的推广案例等。
4.国土文化与历史传承类
挖掘国土资源的文脉价值,如:
传统土地利用智慧(如梯田耕作、坎儿井灌溉);矿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如古铜矿遗址);海洋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与文化传播等。
5.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协同发展类
展示国土资源在促进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或成果,如:
城市更新;小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环境提升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等。
三、案例形式及要求
(一)新媒体视频类
1.视频观点文稿
时长:适合新媒体传播,时长控制在1-3分钟。
内容:主题明确,围绕上述征集案例种类展开,观点清晰、逻辑严谨,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格式:以 Word 文档形式提交,标题为二号宋体加粗,正文为四号宋体,1.5 倍行距。
2.视频制作
自行拍摄:会员可自行拍摄一条时长约1-3分钟的短视频。视频内容需与提交的视频观点文稿紧密相关,也可独立创作,但要符合本次征集的案例种类要求。
秘书处支持:需协助拍摄的会员,秘书处将提供拍摄和剪辑服务。会员只需提供完整的视频观点文稿及相关素材,由秘书处进行专业的拍摄和后期制作。
技术要求:视频分辨率不低于 1080P,画面清晰、稳定,无明显噪点和抖动;音频清晰,无杂音和失真现象;视频格式为常见的 MP4、AVI 等。
(二)其他形式
除新媒体视频外,也欢迎会员提供其他形式的科普传播案例,如科普文章、科普漫画、科普海报、科普讲座 PPT 等。具体要求如下:
1.科普文章:字数在 1000 - 3000 字之间,内容准确、详实,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文章需配有相关的图片或图表,以增强视觉效果。
2.科普漫画/海报:漫画需JPEG/PNG格式,分辨率≥300dpi;海报尺寸A3(297×420mm),突出核心科普信息。
3.科普讲座 PPT:内容丰富,逻辑清晰,配有适量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素材,能够满足科普讲座的需要。PPT 页数控制在20-30页之间。
四、传播渠道
最终征集到的优秀案例将通过学会新媒体平台、今日国土杂志抖音平台、今日头条、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新媒体、中国科协之声等多个权威平台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听到你的智慧和声音,为国土资源科普事业贡献力量。
五、时间安排
案例提交:即日起至2025年8月10日
评审公示:2025年8月20日-8月25日
成果发布:2025年9月(全国科普月期间)
六、提交方式
发送至学会邮箱gtjjxh@139.com,邮件标题注明【美丽国土案例+类别+单位/姓名】。
七、特别说明
若你有其他更好的科普传播措施和案例,不限于上述形式,请及时与秘书处联系。我们期待与你共同探索国土资源科普的新途径、新方法。
感谢各位会员的支持与配合!
联系人:赵老师、王老师:010-56872090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
202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