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党建强会 >
党建活动
> 走长征路的愿望,在心中积蓄多年。
走长征路的行程,已安排几段。
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九十周年的十月间,我受邀前往陕西咸阳。于是有了看看六盘山、看看会师城、看看吴起镇等中央红军走过的地方的想法。
10月15日
说来惊喜。
今年10月以来一直秋雨连绵,但启程的今天,天空放晴。
我们先是迎着朦胧的朝阳,在渭北台塬宽阔的通道上向南,车前的云雾很快消散。
不久,我们就转向目标方向,沿着连霍高速转银昆高速,一路穿过关中平原西段,北上关山陇原。没几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位于陕甘宁交汇地带的六盘山。

我们的面前,山势逐渐陡峭,山坡树叶金黄。我们眺望远处,峻岭层层叠叠,松柏苍翠挺拔。
六盘山脉,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其山系两侧,是相对宽阔的高原大川或低山丘陵沟壑,也是西北寒风的通道,在海拔2000多米的坡面上,即使尚是十月中旬,已经寒风阵阵,冷飕飕袭人。
当晚,我们就近住到了泾源县城。泾源,即泾河的发源地,是宁夏固原市的下辖县,是六盘山东麓的腹地,也是宁夏的南大门,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称,1935年10月7日,中央红军就曾路过这里。
10月16日
今天我们去位于六盘山的红军长征纪念馆。
一早,天空雨星飘落,坡陡弯多,有大型卡车,不时机声隆隆,相伴掠过。我们先沿路向北几十公里,向坐落于红军战士曾双脚走过的山头行进。
一路,雨点逐渐变大,逐渐风雨交加。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所在地。

这里,村落错落有致,层层建于半山,远近平台边沿,红旗迎风招展,一组巨幅的红五星、“从胜利走向胜利”及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六盘山”红字等格外显眼;我们走进这里的大广场,镰刀斧头五星红旗矗立在广场之中。

在红色路面的导引下,我们来到了红军当年不畏饥寒一步步跨过的石子山涧——“红军小道”。尽管道路湿滑,雨水不断,但工作人员还是应我们要求放行开闸。我们目睹了当年红军走过的大山、面临的艰险
我们沿着湿滑的台阶,来到一山谷台地,有一组红军战士相互搀扶的雕像围成半圈,我们抬头望到半山腰路口旁红军岗哨塑像站在上边。我们仔细看了介绍,也就是在九十年前的今天,10月16日,多路红军,汇聚于江西于都,开始长征。

不巧的是,由于纪念馆因为维修没有开放,所以,我们站在半山,凝视周围山峰山川许久后,继续冒雨前行。
我们在随后的一百多公里行程里,相继穿过一座座梁峁、一条条大川和一个个桥涵,来到另一重要目的地——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甘肃省会宁县会师旧址前。

这时,雨仍然很大。在这里,我们仰望会师塔,三塔矗立,“手拉手、肩并肩”,高耸入云天。我们走近会师门,古老的城墙依旧雄伟。我们围着红旗漫卷的战士雕像观看,仿佛从远方来到这里的英雄在眼前。我们走进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重温长征中红军经历的千难万险,冲破封锁线,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三路红军终于会师于甘肃会宁的历史画卷。

10月17日
会宁当晚,雨声不断。
天亮一看,雪原一片。
不要说九十年前的严寒,这里,说下就下的情景眼前就可见一斑。
我们再次来到会师门前,白云蓝天,风中透寒,但阳光温暖。被太阳融化了的雪水,晶莹剔透,如大雨般,从树叶上纷纷洒落。会师塔、纪念馆、会师楼和红旗漫卷中的红军战士雕像,沐浴在阳光下,屹立在广场上,显得格外地雄伟高大,前来参观和开展纪念活动的一队队年轻一代宣誓致敬,络绎不绝。

由于距离下一个目的地吴起县路途稍远,我们再次回眸了会师旧址后,未再作停留,就一路疾速,穿越风雪覆盖的黄土高原,直到两边梁峁群山逐步消散,进入水流平缓的黄河灌区,于傍晚时分,来到宁夏中宁县城。
10月18日
又是一个云开雾散,天气晴朗的一天。
我们一清早就起程,略过高耸入云、遍布沙漠草地上的座座风电塔扇。中午驻足在生长旺盛的沙生植物柠条旁边,休息片刻后,继续前行,于下午三、四点时分,来到了中央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的落脚点——陕西省吴起县。
过去的陕北,荒山荒坡,沟壑纵横,黄土飞扬。如今的这里,路桥穿梭,油井遍布,高楼成片,街面熙熙攘攘,漫山葱葱郁郁。
我们来到了建于半山上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广场周围,红色大字一字排开,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我们仔细参观红军长征中,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图物文献。
我们在高高耸立在广场中央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致敬留念。
随后,我们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来到了毛主席当年指挥红军作战的山顶。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坐在当年那棵杜梨树下凝视远方的伟人雕像。1935年10月21日,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切尾巴”战役,毙伤、俘国民党骑兵2050余人,把尾追的国民党部队消灭于陕甘根据地大门以外。
我们举目四方,远处青山叠嶂,霞光明亮,长征的事迹不断在我们心中激荡。
10月19日
今天,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结束万里长征的纪念日子。
早餐时,我们品尝了宾馆提供的“万里长征第一面”——其香味浓郁可口的羊肉臊子剁荞面,体验了当年群众用珍藏的这一美味佳肴款待红军亲人情景中的那份喜悦。随即,我们参观了位于不远处,坐落于半坡台阶院落的吴起革命纪念馆。这里有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当年住过的地方。毛主席在吴起的旧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带有土炕的窑洞。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毛主席曾用过的,当地老百姓送来的一张让主席读写文件、指挥作战的小炕桌等,陈设极其简单,但当年它们的作用非凡。

上午,我们继续一路南行,穿越全国大规模退耕还林的示范园区——陕北白于山区,掠过了林草茂盛的桥山林区,来到了位于陕西富县境内的直罗镇。我们在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前默哀后,进入直罗镇战役纪念馆,重温了对夺取全国胜利具有奠基意义的直罗镇战役的盛况。


九十年前的今天,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伟大的长征。
整整九十周年的时光荏苒,见证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永放光芒的长征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向前。(作者: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
2025年10月29日
责任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