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当前我国已处在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9月21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区域战略专业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团队、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2024年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学术年会分论坛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4青年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论坛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未来与中国发展”为主题,邀请城市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优秀青年学者,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建设、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其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会上,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谢红和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联合)、清华大学教授毛其智发表了致辞。谢红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厚重的战略地位。本次论坛将深入探讨、借鉴、比较并展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未来,探索融入和服务全国发展的可行路径与宏伟蓝图。毛其智表示,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的青年论坛是百人论坛除年会、季度论坛之外的重要学术活动,涵盖人口流动、土地和住房规划、自然环境约束下的消费集聚与平衡等主题,吸引一大批优秀的杰出青年学者成为城市百人论坛的后备力量,激发了青年学者投身城市问题研究的热情。
谢红
毛其智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和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刘成昆三位专家作了主旨发言。
肖金成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为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构建国土空间体系,包括建设都市圈、形成城市群、打造发展轴、规划经济区和培育增长极。都市圈是都市辐射带动的范围,要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才能实现同城化。
肖金成
杨继瑞介绍了成都打造“科幻之都”的思考及举措。他介绍,新质生产力首先是创新,科幻在新质生产力方面扮演着启示者、前瞻者、激励者的角色,为未来产业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方向。
杨继瑞
刘成昆则分享了对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他表示,每一个城市都在积极推动适合各地域的产业,粤港澳大湾区的信息技术和先进材料的新质生产力指数表现较好,而川渝地区新能源产业更为突出。
刘成昆
在主题报告环节,十位青年学者从经济、地理、规划等多个基础性领域出发,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观点。广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叶玉瑶作了题为“数字化时代国土经济转型与创新”的报告;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丁从明作了题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城市规模分布与南北经济分化” 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承良作了题为“技术转移地理的‘三位一体’理论框架”的报告;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贺泽凯作了题为“住房拆迁与家庭创业:基于微观大数据的研究”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戚伟作了题为“中国百年城市人口规模演化”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宇作了题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人口功能优化布局”的报告;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罗小龙作了题为“大都市区跨界边缘城市的演进机制与类型”的报告;浙江城市国际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宝连作了题为“浙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路径分析”的报告;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作了题为“房价与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率:基于户籍地住房消费替代的视角”的报告;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副教授丁如曦作了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测评比较与路径选择”的报告。
最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倪鹏飞(执行)作了会议总结发言。
倪鹏飞
本次会议的参与者包括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区域战略专委会委员、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城市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共计约50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区域战略专业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