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24
本网讯 6月20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原司长潘明才一行7人到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西藏尼木县考察回访,受到尼木县县委书记范永红、县长琼普等热情接待。
尼木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系前后藏结合部,平均海拔4000米,距拉萨140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县,国土面积3275.8平方公里,总人口34623人。2014年,尼木成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没实验区共建单位。
近年来,尼木县委、县政府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通过发展“四大产业”推动地方经济与生态环境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一是净土健康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将净土健康产业作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大民生工程,一方面打造以“养”为主的尼木藏鸡原种保护基地,与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26亿元建设集藏鸡保种、育种、扩繁、商品代养殖、饲料加工、藏鸡肉蛋加工为一体的藏鸡产业集群,力争将尼木县打造为全国一流的藏鸡保护育种基地。另一方面,针对尼木耕地面积小的实际情况,打造以“种”为主的净土健康产业园高效温室大棚,精耕细作,发展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业,严把生态观,“坚持不让一滴农药、一粒化肥进入尼木”。连续两年尼木县被自治区评为“有机农业示范县”,2015年净土产业实现产值6598.9万元。二是以光伏、矿泉水为主要内容的新能源产业。与西藏聚鑫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组建西藏第三极冰川天然饮用水公司,提升全县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加强与中国三峡集团、浙江盾安集团、广东瑞德兴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打造尼木普松、帕古等乡村光伏资源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站、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将尼木打造为新能源开发聚集区、新能源示范县、绿色能源示范县。三是发展民族手工业。藏尼纸、尼木藏香和普松雕刻被誉为“尼木三绝”。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尼木三绝的生产与发展。2015年实现藏香产值3800万元,经幡、经版收入1400万元。尼木藏香成为拉萨首个国家地理标识,获第七届中国国际旅游博览会银奖、第二届藏博会旅游产品大赛第三名。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尼木县文化底蕴深厚,是藏文字、藏香、藏纸的发源地,藏文字、藏香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居坐落与尼木县吞巴乡。其中藏香、藏纸分别被列为国家级文化非物质遗产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吞巴乡吞达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吞巴景区已完成3A级申报工作,并入选2015年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
柳忠勤一行在县委书记范永红等陪同下,深入尼木县村镇、工厂实地考察了尼木县的藏香、尼纸、雕刻等民族手工产业,参观了吞巴景观村的建设。然后与县长普琼等县、乡、局、办领导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座谈会由县委书记范永红主持,琼普县长汇报了尼木县大力发展“四大产业”、全方位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柳忠勤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系统介绍了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全国实验区办公室的“三大资源”优势、“六大服务平台”,双方并就尼木发展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尼木实验区共建发展等达成高度共识。
学会副秘书长王京涛、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张云慧,河南道桥集团副总经理刘春来等参加考察和座谈。(张云慧/文 王京涛/图)
尼木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彭松涛(右4)到林芝机场迎接柳忠勤(右5)、潘明才(右3)一行
柳忠勤(左1)潘明才(左2)等考察尼木藏纸制作情况
柳忠勤、潘明才(左1)在尼木县委书记
范永红(右1)陪同下在藏文发明人吞弥·桑布扎家乡吞巴乡考察
柳忠勤(左3)等在县委书记范永红(左1)陪同下考察1200多年的核桃树
柳忠勤(中)、潘明才(右2)等在尼木县委书记范永红(左2)、
县委常务副书记樊锋旭(右1)陪同参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驻藏的办公处
范永红(左5)书记与柳忠勤(左4)等在考察现场合影
座谈会现场。柳忠勤介绍学会情况并就尼木实验区共建发表讲话
县委书记范永红主持座谈会
县长普琼介绍尼木实验区建设情况
座谈会后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肖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