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动态 >
国土大讲堂14期董春讲述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3-11

本网讯     2025年3月9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的第十四期”国土大讲堂”在中国科技会堂成功举办。本次大讲堂以”数字技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监测评价”为主题,邀请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自然资源监测与自然资本核算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董春研究员作主旨报告,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旨报告阶段由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乡村振兴联合体主席团常务副主席、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柳忠勤研究员主持。

董春研究员系统阐释了数字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体系,追溯了从生态文明建设到数字生态文明的理论演进,介绍了我国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提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多源数据融合、构建智慧治理新格局等观点。

董春研究员介绍,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通过智能感知、精准评估与智慧管理三个核心方面,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形成可复制的生态治理新模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科研团队成功研发“生态地表”智能识别技术,首次将人工智能算法与卫星遥感数据深度融合,实现对地表生态要素的毫秒级识别。该技术已应用于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生物廊道建模,精准识别出37条关键物种迁徙通道,其中在雄安新区发现的濒危鸟类迁徙路径为”千年秀林”工程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雄安新区打造的”全生命周期”生态管理系统,集成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对白洋淀治理工程实现从规划设计到运维管理的全流程追溯,水质主要指标同比改善42%。“千年秀林”项目采用的树木身份链码技术,已为187万株苗木建立永久数字档案,树木成活率提升至98.6%。值得关注的是,依托该技术建立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全国首个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量化考核标准,推动形成”生态政绩”可视化评估机制。

讨论阶段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主持。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处长刘晓煌、东亚智库首席城镇化专家罗高波、北京璟田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经理刘辉、北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张文新、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张召堂等与会专家纷纷就数字技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监测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肖金成理事长在总结中指出,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有广阔前景,需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市场参与”的数字化生态治理新机制。对董春研究员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出席大讲堂的专家学者和与会嘉宾表示感谢。(海英/文   陈志强/图)



责任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