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动态 >
分论坛11:青年学者论坛暨“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24-10-08

本网讯   2024年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学术年会于2024年9月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理工大学举办,年会活动期间,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承办了“青年学者论坛暨“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分论坛由成都理工大学伍涛研究员主持,论坛围绕“美丽中国中脊带”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服务、城市间合作关系和空间结构变化分析等展开了交流讨论。成都理工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罗浩轩对各学者的演讲汇报进行了评议;数十位与会代表、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龙毅作了《结合机器学习与智能体建模模拟出行距离对儿童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以成都市双流区为例》汇报。汇报人以成都市双流区为例,采用机器学习的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和智能体建模,模拟了出行距离对儿童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的毕燕作了《四“新”维度下区域颠覆性技术创新水平演化趋势及提升多元路径探析》演讲。她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动态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基于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区域颠覆性技术创新水平的演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孙澍向大家分享了《中国城市知识合作网络结构及其多维邻近性机制——基于论文合作规模和质量的对比分析》研究。他基于论文合作发表数据,从论文合作规模和质量视角,构建2011-2020年中国城市知识合作网络,对其空间网络结构及拓扑演化特征进行分析,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其多维邻近性机制,研究结果得出三大发现。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的王涵汇报了《美丽中国中脊带发展时空分异与优化路径》。汇报人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检测器模型,探讨2010-2019年中脊带710个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系统关系、演化路径和驱动机制。综合考虑中脊带耦合协调度增长速率,结合各段子系统发展类型差异,针对划分的典型区域提出了三种发展模式,以期为中脊带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陈潇逸分享了《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进城农民工购房选择地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汇报人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7、2019和2021年数据,通过分析进城农民工购房的购房情况,深入探究其购房地选择特征,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探讨其购房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三大发现。

在最后汇报和点评结束后,各专家进行了相关学术前沿交流,并为参会的青年学者与在校学生提供了未来的科研建议。结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对中脊带的生态系统、文化资源进行精细化研究,以期为郭华东院士所倡议的“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学会秘书处供稿)



责任编辑: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