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3 月 1 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承担的 2024 年度全国学会服务国家战略专项——“绿色低碳城乡建设技术路线图” 课题启动会,于北京建筑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周绪利,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俊奇,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权威专家,共同围绕绿色低碳城乡建设技术路线图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汲取各方智慧,初步搭建技术路线图的框架并明确主要研究方向。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产业园区专委会副主任周霞主持了本次启动会。
作为中国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首要使命,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推动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作为、成果丰硕。此次承担中国科协全国学会服务国家战略专项,既是科协对学会过往工作的高度认可与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会上,周霞教授率先对项目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该项目规划沿着 “建筑全周期减碳-基础设施脱碳-产业园区零碳” 这一绿色低碳城乡建设的点-线-面关键路径,聚焦关键技术领域,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全力绘制一套契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城乡建设技术路线图。通过清晰界定绿色低碳建设路径体系,为不同场景下的城乡建设发展提供具有实操性的框架指南。
随后,课题组分别从建筑全周期减碳、基础设施脱碳、产业园区零碳三个维度,详细汇报了关键技术发展纲要。
在专家意见讨论环节,与会业内专家围绕专题技术路线图框架,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见解与建议。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分院副院长刘加根指出,应从城乡建设的宏观视角出发,充分考量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及城市更新的实际情况,妥善协调好子课题与总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曾宇强调,技术路线图应紧密围绕 “技术路线图” 目标,聚焦于技术趋势分析,精准区分成熟技术、待优化技术和未来潜在技术,以有力支撑不同场景下的城乡建设发展。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政策管理研究室主任李玉涛提出,要精准把握不同语境下的技术内涵,突出减碳、脱碳、零碳技术方向趋势,同时结合功能、制度层面的因素,提升课题的层次与深度。清华大学清洁生产与生态工业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星建议,要明确课题研究范围,精准识别项目定位,对部分技术章节进行合理简化,并着重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减碳举措,切实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主任、中国建筑学会零能耗建筑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时聪指出,要明确技术从概念、研究、初试、中试到普及的各个阶段,综合考虑新型城镇化以及乡村全面振兴的需求,增强技术路线图的适用性。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周绪利强调,要围绕 “双碳” 目标,准确界定范围,坚持顶层设计,妥善处理好条块关系,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建设路径体系。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俊奇提出,要强化绿色技术、城乡规划建设等内涵,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补充具有前瞻性的内容。
最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杨巧英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研究内容,全面贯彻落实 “建筑全周期减碳 - 基础设施脱碳 - 产业园区零碳” 的绿色低碳城乡建设点-线-面关键路径,将技术路线图具体化、系统化,确保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实的技术支撑;二是要进一步突出项目重点,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对技术路线图进行科学预判,积极探索围绕技术要素的绿色低碳城乡建设实现路径,切实增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三是要进一步推进项目进度,按照项目计划书的要求,紧密跟踪各项任务的进展情况,确保在 8 月底前高质量完成验收成果。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产业园区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况杰,产业园区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产业园区研究中心主任廉毅锐以及课题组成员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此次启动会的成功举办,为 “绿色低碳城乡建设技术路线图” 课题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为我国绿色低碳城乡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会秘书长供稿)
责任编辑:海英